草。生長
依然在生長 推薦使用FireFox瀏覽器瀏覽
2009
我說,我整個人都伊萬了。可是,伊萬是誰?
如果你看A/P/H/國/擬/人……(現在還有人不看麼囧)你自然知道。就算你沒有看過也無所謂,因為假如你看過《伊萬的童年》你也會知道的。就算你同樣沒看過也無所謂,因為你會知道,並且你將永遠知道——
伊萬,是俄羅斯。
我想我的記憶里出現了斷層,我失卻了關於伊萬的記憶。
那是在哪一年我記不起,那是在什麽地方我也記不起,屏幕上的少年我也記不起。我坐在看片會的現場有大約3個小時的時間,可是我什麽也記不起。
那是和當時的男友去看一次主題為“成長”的影展,最後一天的片子是塔可夫斯基的《伊萬的童年》。
而我的記憶里失去了這一段,失去了屏幕上的伊萬,我不記得情節,不記得內容,不記得伊萬的臉。
同樣的暫時性失憶還發生過一次,有趣的是那次也是去看電影,和大豆去看《孔雀》,我遺忘了幾乎整個過程,我甚至都忘了我去影院看過它,就在看過的第二天我就無法記起,無論之後大豆怎樣告訴我,當時我遲到了我說了些什麽他說了些什麽電影演了些什麽我們是如何評價三張不同構圖的海報……
但是我說,我不記得了。
《伊萬的童年》是一次一模一樣的觀影體驗,我完全遺忘,什麽都不記得。
不,這樣說也許不對,因為我記得,伊萬的童年沒有色彩。伊萬是黑白的。
在那之後看的塔氏的每一部電影,無論是《鏡子》,是《鄉愁》,是《犧牲》——《索拉里斯》沒看所以不知道(靠)——他們都有顏色,他們都有顏色的。
而伊萬的童年是沒有色彩的。
伊萬,你都做了些什麽,能否告訴我。伊萬,你的童年是什麽樣子的,能否告訴我。伊萬,你是個什麽樣的孩子,能否告訴我。因為原諒我真的不記得你。
是否我可以在其他同樣沒有色彩的孩子身上找到你——比如,特呂弗用百年影史上最偉大的一個長鏡頭記錄了少年安托萬向著自由之海的奔跑。安托萬的奔跑指向未來,而它漫長且沒有終點,人類所有的絕望、現世所有的荒誕無稽、那沒有任何希望沒有任何出口,沒有未來盼望的目光,固著在少年安托萬那雙凝視的眼睛里。
特呂弗的少年安托萬,他企圖掙脫堅固枷鎖的童年,企圖逃亡,逃向自由的彼端,而他的眼睛里全是空洞,他的奔跑沒有未來,他尋找的自由終將一無所獲,他困於現世沒有絲毫救贖,他的眼睛就是麻木而困苦的,囚禁於生命牢籠掙脫不開的人類。人類沒有了希望,沒有了未來,更不會有自由和愛。
不,不,不,伊萬,任何一個沒有色彩的孩子身上,都不可能有你。你也不是他們。
因為你是俄羅斯。
伊萬,他是塔可夫斯基鏡頭下的俄羅斯,他穿過東正教古老濃艷的教堂走廊,穿過信仰對自由和愛的嚮往,抵達在那盡頭捧著啟示錄的預言者陀思妥耶夫斯基,自我毀滅和上帝之國在他的靈魂里分裂,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命中分裂,在他的革命中分裂,在他的歷史中分裂,在他的尋找中分裂。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羅斯的預言者,他是伊萬的預言者,預言者是懇切尋求的先知,是通往上帝之國的領路人,是在地獄之火和人世苦難之中熬煉並發現希望所在之人——而塔可夫斯基在門的另一邊,他注視人類的姿態就仿佛他早已脫離其中,就仿佛他是聖彼得,等著你來到此岸為你打開天國之門。塔可夫斯基是俄羅斯的歸屬,是俄羅斯靈魂的去向之所,是整個俄羅斯的詩歌——不,是全世界的詩歌——他是完整的愛和自由,是愛和自由能夠結合之後抵達的終途;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煎熬的俄羅斯,分裂的俄羅斯,左手緊緊攥著惡魔和毀滅,右手伸向人類精神的救贖,分裂的俄羅斯是兩個人,毀滅的伊萬和啟示的伊萬。
伊萬的童年沒有色彩。我的記憶中沒有他。我所能找到的所能看到的是《鏡子》中背負生命苦難的母親和《鄉愁》中揭開末世以火焚身的先知,他們是俄羅斯。他們和伊萬一樣,他們是俄羅斯。而他們也是全世界。
因為塔可夫斯基是俄羅斯的歸途,民族走向終極的時候就是統一完整的世界。他用鏡頭下的俄羅斯講述了全世界的靈魂掙扎。那是你,是你,是每一個人。詩歌必然是全世界的,全人類的精神。就如同塔氏詩化的鏡頭是絕無僅有的,涵蓋所有人類苦難與救贖的詩歌。
伊萬,你終將從童年走向鏡子走向鄉愁走向犧牲,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手上與他共同經歷分裂與煎熬之旅,然後抵達塔可夫斯基的詩歌的完整的全世界。
我記得你的童年,是沒有顏色的。
伊萬,你是俄羅斯。我的記憶中沒有你。
如果你看A/P/H/國/擬/人……(現在還有人不看麼囧)你自然知道。就算你沒有看過也無所謂,因為假如你看過《伊萬的童年》你也會知道的。就算你同樣沒看過也無所謂,因為你會知道,並且你將永遠知道——
伊萬,是俄羅斯。
我想我的記憶里出現了斷層,我失卻了關於伊萬的記憶。
那是在哪一年我記不起,那是在什麽地方我也記不起,屏幕上的少年我也記不起。我坐在看片會的現場有大約3個小時的時間,可是我什麽也記不起。
那是和當時的男友去看一次主題為“成長”的影展,最後一天的片子是塔可夫斯基的《伊萬的童年》。
而我的記憶里失去了這一段,失去了屏幕上的伊萬,我不記得情節,不記得內容,不記得伊萬的臉。
同樣的暫時性失憶還發生過一次,有趣的是那次也是去看電影,和大豆去看《孔雀》,我遺忘了幾乎整個過程,我甚至都忘了我去影院看過它,就在看過的第二天我就無法記起,無論之後大豆怎樣告訴我,當時我遲到了我說了些什麽他說了些什麽電影演了些什麽我們是如何評價三張不同構圖的海報……
但是我說,我不記得了。
《伊萬的童年》是一次一模一樣的觀影體驗,我完全遺忘,什麽都不記得。
不,這樣說也許不對,因為我記得,伊萬的童年沒有色彩。伊萬是黑白的。
在那之後看的塔氏的每一部電影,無論是《鏡子》,是《鄉愁》,是《犧牲》——《索拉里斯》沒看所以不知道(靠)——他們都有顏色,他們都有顏色的。
而伊萬的童年是沒有色彩的。
伊萬,你都做了些什麽,能否告訴我。伊萬,你的童年是什麽樣子的,能否告訴我。伊萬,你是個什麽樣的孩子,能否告訴我。因為原諒我真的不記得你。
是否我可以在其他同樣沒有色彩的孩子身上找到你——比如,特呂弗用百年影史上最偉大的一個長鏡頭記錄了少年安托萬向著自由之海的奔跑。安托萬的奔跑指向未來,而它漫長且沒有終點,人類所有的絕望、現世所有的荒誕無稽、那沒有任何希望沒有任何出口,沒有未來盼望的目光,固著在少年安托萬那雙凝視的眼睛里。
特呂弗的少年安托萬,他企圖掙脫堅固枷鎖的童年,企圖逃亡,逃向自由的彼端,而他的眼睛里全是空洞,他的奔跑沒有未來,他尋找的自由終將一無所獲,他困於現世沒有絲毫救贖,他的眼睛就是麻木而困苦的,囚禁於生命牢籠掙脫不開的人類。人類沒有了希望,沒有了未來,更不會有自由和愛。
不,不,不,伊萬,任何一個沒有色彩的孩子身上,都不可能有你。你也不是他們。
因為你是俄羅斯。
伊萬,他是塔可夫斯基鏡頭下的俄羅斯,他穿過東正教古老濃艷的教堂走廊,穿過信仰對自由和愛的嚮往,抵達在那盡頭捧著啟示錄的預言者陀思妥耶夫斯基,自我毀滅和上帝之國在他的靈魂里分裂,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命中分裂,在他的革命中分裂,在他的歷史中分裂,在他的尋找中分裂。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羅斯的預言者,他是伊萬的預言者,預言者是懇切尋求的先知,是通往上帝之國的領路人,是在地獄之火和人世苦難之中熬煉並發現希望所在之人——而塔可夫斯基在門的另一邊,他注視人類的姿態就仿佛他早已脫離其中,就仿佛他是聖彼得,等著你來到此岸為你打開天國之門。塔可夫斯基是俄羅斯的歸屬,是俄羅斯靈魂的去向之所,是整個俄羅斯的詩歌——不,是全世界的詩歌——他是完整的愛和自由,是愛和自由能夠結合之後抵達的終途;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煎熬的俄羅斯,分裂的俄羅斯,左手緊緊攥著惡魔和毀滅,右手伸向人類精神的救贖,分裂的俄羅斯是兩個人,毀滅的伊萬和啟示的伊萬。
伊萬的童年沒有色彩。我的記憶中沒有他。我所能找到的所能看到的是《鏡子》中背負生命苦難的母親和《鄉愁》中揭開末世以火焚身的先知,他們是俄羅斯。他們和伊萬一樣,他們是俄羅斯。而他們也是全世界。
因為塔可夫斯基是俄羅斯的歸途,民族走向終極的時候就是統一完整的世界。他用鏡頭下的俄羅斯講述了全世界的靈魂掙扎。那是你,是你,是每一個人。詩歌必然是全世界的,全人類的精神。就如同塔氏詩化的鏡頭是絕無僅有的,涵蓋所有人類苦難與救贖的詩歌。
伊萬,你終將從童年走向鏡子走向鄉愁走向犧牲,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手上與他共同經歷分裂與煎熬之旅,然後抵達塔可夫斯基的詩歌的完整的全世界。
我記得你的童年,是沒有顏色的。
伊萬,你是俄羅斯。我的記憶中沒有你。
PR
Post your Comment
Link說明
Site Name:草。生長
Master:兩根草
URL:
http://twoherb.blog.shinobi.jp/
Banner:
http://blog.cnobi.jp/v1/blog/user/a4a1a678de9f41f6af15ed86e2b0046b/1225406361
聯繫站長:twoherb@gmail.com
也有微博
腐朽分類
最近崩壞
民那的愛
自助尋覓